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2-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的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在审判时的案件不得公开审理。然而,如果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犯罪,无论是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都不得公开审理。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不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法律规定或其他正当理由,在进行诉讼活动时不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
根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下列案件不得公开审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一审案件时应当进行公开审理。然而,有关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得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可以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由于某些案件涉及党、政府和军队的秘密,或者涉及尖端科学技术和专业秘密,一旦公开审理可能导致失密,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另外,某些案件的案情涉及公民个人的隐私,为避免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给个人造成名誉上的损害,为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也不公开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的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在审判时的案件不得公开审理。然而,如果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所有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得公开审理。这样做既有利于缓解未成年人的精神压力和紧张状态,又有利于未成年人重新做人,促使其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公开宣判实际上削弱了不公开审理的本质意义。公开宣判要求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认定,并宣读判决书。只要旁听了公开宣判,就能基本了解案件事实。如果没有案件信息披露限制规定,不公开审理就变得无效。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建立审理与宣判均不公开的制度更为适宜。
对于涉少刑事案件,应当限制媒体进行报道。现行法律法规仅规定不得在报刊及互联网上公布判决书,但对于案情的公布没有限制。为了彻底执行不公开审理制度,应当禁止公布能推测出被告人身份的案情及其他信息。对于案件信息披露的限制性规定应当适用于因诉讼途径了解案件情况的诉讼参与人以及旁听公开宣判的群众。对于任何违反案件信息披露限制性规定的单位和个人,都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措施。
为了彻底贯彻不公开审理制度,应当完善卷宗管理制度,禁止一切非办案人员和未经授权人员使用卷宗。只允许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案件卷宗:一是不损害未成年人的利益,也不对未成年人的利益构成潜在威胁;二是具有法益上或公益上的必要性,例如研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在被告人认为公开审理有利于保护其合法权益、维护审理公正性的情况下,允许被告人申请公开。被告人申请公开制度是一种防范不公开审判潜在危险的重要制度。例如,我国台湾地区规定“审判不得公开之少年、少年之法定代理人或现在保护少年之人请求公开审判者,法院不得拒绝”。建立不公开审理制度的初衷是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权益,申请公开审判制度利用被告人的积极姿态客观上形成对不公开审判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