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12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公诉案件时,有两种形式可以进行宣判,分别是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的二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当庭宣判是指在庭审过程中,法院当场宣布判决结果。根据法律规定,当庭宣判的判决书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此外,判决书还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
定期宣判是指在庭审结束后,法院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宣判。根据法律规定,定期宣判的判决书应当在宣告判决后立即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宣告判决必须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判决书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判决书应当在宣告判决后立即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此外,判决书还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公诉案件后的二个月内应当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但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延长,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对于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审理期限应当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而对于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后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将重新计算审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