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11
公诉裁量权的行使在控审分离原则下,对于缓解法院审判压力,保证审判权的有效运作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检察官恰当地行使公诉裁量权,不起诉或不定罪对于法院集中精力审理重要案件,确保审判权的高效运行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庭审期间,公诉裁量权的合理行使对于法院明确审判对象以及确保其中立形象至关重要。公诉的内容直接决定法院的审判对象,过于频繁或超过必要限度的公诉变更会导致审判对象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审判权的顺利行使。因此,在必要的公诉变更场合,公诉变更裁量权的及时恰当行使对于法院中立地行使审判权和作出公正判决具有特别重要的积极意义。
公诉裁量权的行使决定着审判权的启动和消灭。刑事案件只有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情况下,法院的审判权才能得以启动。同时,公诉裁量权的行使也决定着法院审判权对特定案件的行使范围。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范围必须与公诉的对象保持一致。
审判权的行使对公诉裁量权的行使具有导向作用。在办案实践中,主诉检察官通过与审判法官的交往和磨合,逐渐形成一些办案心得和体会,并运用于自己的公诉裁量实践中。同时,检察机关也通过对审判权的行使结果的调研,分析总结并指导公诉裁量实践。
审判权对公诉裁量权的行使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公诉变更的限度、范围、时间等必须以不妨碍审判权的顺利行使为限,并接受审判权的监督。此外,在公诉案件转自诉案件中,被害人通过自诉启动审判权,也对公诉裁量权起到一种间接的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