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是否通知受害人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24
公安机关受案登记和立案程序
受案登记和回执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7号)第一百六十八条,在受害人报案后,公安机关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
立案决定和不予立案通知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7号)第一百七十五条,在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如果决定不予立案,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区别
直接侵害形态
刑事案件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其外在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这意味着刑事案件通常涉及到直接对他人人身、财产或公共利益的侵害行为。
明显的犯罪现场
大多数刑事案件存在明显的犯罪现场,这使得公安机关能够通过勘查、取证等手段收集到相关的物证和证人证言,从而更好地开展侦查工作。
复杂多样的案件因果联系
刑事案件的案件因果联系通常比较复杂多样。涉及到犯罪的策划、实施和结果等多个环节,需要通过调查和证据收集来揭示出犯罪的全貌和相关的因果关系。
阶段性与突发性
刑事案件形成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即案件的发生和发展通常具有一定的时间阶段和突发性。这对公安机关的侦查和审判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法律的作用和不同法系的存在
法律的作用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
不同法系的存在
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