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辨认犯罪嫌疑人的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法律知识

关于辨认犯罪嫌疑人的规定

点击数:87 更新时间:2024-04-11

 
120233

关于辨认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规定

根据辨认标准的不同,辨认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1. 根据辨认对象的不同

人身辨认、照片辨认、物品辨认、场所辨认以及尸体辨认。

2. 根据辨认方式的不同

一对一辨认和混杂辨认。混杂辨认中包括对照片、物品的混杂辨认以及对嫌疑人的列队辨认。

3. 根据辨认主体的不同

被害人辨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辨认以及证人辨认。

4. 根据辨认阶段的不同

侦查辨认和法庭辨认。

为了弥补立法上的空白,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对辨认程序作出了相应规定。

1998年公安部出台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辨认做出如下规定:

第二百四十六条: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

第二百四十七条: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组织辨认前,应当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避免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

第二百四十八条: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

第二百四十九条: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第二百五十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侦查人员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第二百五十一条: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签名,辨认人、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201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辨认做出如下规定:

第二百一十条: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检察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和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进行辨认;也可以让被害人、证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或者让犯罪嫌疑人对其他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应当经检察长批准。

第二百一十一条:辨认应当在检察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在辨认前,应当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被辨认人或者被辨认物的具体特征,禁止辨认人见到被辨认人或者被辨认物,并应当告知辨认人有意作假辨认应负的法律责任。

第二百一十二条: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被辨认人或者同一物品进行辨认时,应当由每名辨认人单独进行。必要的时候,可以有见证人在场。

第二百一十三条: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其他人员或者物品之中,不得给予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犯罪嫌疑人时,受辨认人的人数不得少于五人,照片不得少于五张。辨认物品时,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照片不得少于五张。

第二百一十四条:辨认的情况,应当制作笔录,由参加辨认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百一十五条:人民检察院主持进行辨认,可以商请公安机关参加或者协助。辨认多数由公安机关主持进行,少数由检察院主持进行,法官和律师只能见到辨认笔录,无法见到辨认的经过。

辨认犯罪嫌疑人应注意什么

1. 辩认前的准备工作

公安机关在辨认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要明确辨认的目的,还要详细了解辨认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与被辨认人、案件本身之间是否有利害关系。此外,公安机关还应准备辨认方法、选择辨认地点,并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准备。

2. 辩认方法

公安机关应采用科学的辨认方法。将被辨认人分为多组进行辨认较为合理,因为多组辨认能够产生更具说服力的结果。

3. 辨认人的独立进行辨认

不同的辨认人应单独进行辨认,以保证每位辨认人都能够独立地进行客观真实的辨认,并有效防止辨认人之间相互提示。

4. 辨认过程的监督和透明度

辨认过程应有足够的监督和透明度。至少应有两名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必要时可以通知检察人员到场监督。这样可以有效监督整个辨认过程,避免可能影响辨认结果公正的行为发生。

5. 先作询问笔录后作辨认笔录

应先作询问笔录后作辨认笔录,以确保辨认过程的客观真实。辨认结果可以印证辨认前对作案人的描述的真实性。

延伸阅读
  1.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与注意事项
  2. 聘请辩护律师的时间节点
  3. 律师去派出所调取笔录所需材料
  4. 扭送讯问的时间期限
  5. 网上税务举报的证据类型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逃犯的处理程序及相关法律术语
  2.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
  3. 公诉案件的定义和特点
  4. 刑事案件的撤案程序
  5. 公诉意见书:故意伤害罪
  6. 犯罪嫌疑人什么时候可以委托辩护
  7. 刑事犯罪立案条件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