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1-31
刑事案件的类型繁多,十分复杂。在侦查过程中,为了准确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侦查人员必须遵循深入细致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侦查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犯罪的具体情节,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在侦查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作用,还要善于依靠群众的力量。犯罪嫌疑人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群众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经历和行为有较深的了解,可以为侦查人员提供线索。此外,由于人民群众对犯罪的深恶痛绝,他们也会积极与犯罪作斗争。因此,在侦查工作中,侦查人员应充分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程序法制原则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旨在将刑事诉讼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以防止国家机关滥用职权,确保刑事诉讼的民主性和公开性,从而顺利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任务。侦查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在进行侦查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侦查机关使用各种专门的侦查手段和采取强制性措施,稍有不慎就可能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或其他诉讼权利。因此,严禁使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允诺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对于逮捕、拘留等强制措施,也必须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1) 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传唤其到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住处进行讯问。
(2) 传唤时,应出示《传唤通知书》和侦查人员的工作证件,并要求其在《传唤通知书》上签名(盖章)、摁指印。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填写到案时间。
(3) 传唤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4) 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讯问时,不得少于二人。
(5)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应首先询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并让其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然后提出问题。
(6) 讯问时,应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严禁刑讯逼供或使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获取供述。
(7) 讯问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时,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通知其家长、监护人或教师到场,可以在公安机关进行,也可以到未成年人的住所、单位、学校或其他适当的地点进行。
(8) 讯问聋哑犯罪嫌疑人时,应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
(9) 讯问笔录应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向其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改正。犯罪嫌疑人确认无误后,应签名(盖章)并摁指印。侦查人员也应在笔录上签名。犯罪嫌疑人要求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允许。必要时,侦查人员也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亲笔书写供词。
(1) 侦查人员可以依法询问证人、被害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可以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或住所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证人、被害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询问证人、被害人时,应出示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或侦查人员的工作证件。
(2) 在询问中涉及证人、被害人的隐私时,公安机关应予以保密。
(3) 询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1) 侦查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进行勘验或检查。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
(2) 侦查人员执行勘验、检查,必须持有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3) 如果犯罪嫌疑人拒绝依法对其人身进行检查,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强制检查。检查妇女时,应由女侦查人员或医师进行。
(4) 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进行解剖,并通知死者家属到场。
(5) 为查明案情,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进行侦查实验。但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害、侮辱人格或有伤风化的行为。
(1) 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及可能隐藏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相关地方进行搜查。进行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在执行逮捕、拘留时,遇有紧急情况,可以不另用搜查证进行搜查。
(2) 搜查妇女的身体,应由女侦查人员进行。
(3) 在搜查时,应有被搜查人或其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在场。搜查情况应记录在笔录上,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其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签名或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