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人一定要给出证据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法律知识

报警人一定要给出证据吗

点击数:114 更新时间:2023-12-10

 
120049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政府和法律一直都在强调的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实际上想要做到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有大量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公安部门日日夜夜的坚守以及我们在生活当中的互相监督才可以做到,那么报警人一定要给出证据吗?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报警人是否需要提供证据

根据法律规定,报警人并不一定需要提供证据,因为报警人并不一定是事件当事人。对于报警人报的是假警情的情况,一般由公安人员现场进行认定。至于是否立案,需要回派出所才能做出决定。对于极个别恶意多次报假案的人,民警可能只会口头警告处理,并未采取其他措施。然而,对于恶意多次报假案干扰警察正常出警的情况,相关人员可能需要接受治安处罚处理。

报案与报警的区别

1. 报警

报警是指向公安机关报告紧急情况的行为,不限于刑事案件。例如,打架斗殴等治安事件、需要警察帮助的救助情况,以及火灾等紧急事件都可以报警。报警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甚至军队报告,情况紧急时需要警方或军方立即出动处理。报警的对象是处于紧急戒备状态的部门,他们日夜值班守候,配备特殊装备,具有国家特别授权处理的职能和权力。

2. 报案

报案是指向司法机关报告案件的行为,不仅限于刑事犯罪案件。报案可以向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任何司法机关报告。报案的范围较广,可以报告给检察机关、法院、政府的监察机关、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海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卫生机关等等,甚至可以报告给单位内部的办案部门。凡是需要调查处理的事件和问题,都被称为案件,这些案件需要向专门的办案机关报告,才能获得调查处理的权力。报案后,需要经过立案程序和其他办案程序进行调查处理,这一过程相对较为缓慢。

延伸阅读
  1. 收到领导发的色情图片是否构成性骚扰
  2. 出租屋失火的处罚依据消防法
  3. 骗婚行为的法律责任
  4. 直播间虚假宣传违法吗
  5.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逃犯的处理程序及相关法律术语
  2.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
  3. 公诉案件的定义和特点
  4. 刑事案件的撤案程序
  5. 公诉意见书:故意伤害罪
  6. 主犯从犯的判决书会分开下吗
  7. 刑事犯罪立案条件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家具采购合同范本
  2. 多人合作协议书范文
  3. 广告公司长期合作协议范本
  4. 公司房屋租赁合同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