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7 更新时间:2023-10-26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私家侦探公司的调查取证行为在某些情况下是合法的,但在其他情况下是非法的。具体来说,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需要被明确界定。
1.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概念: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行为人通过窃取或其他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且情节严重。
2.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
(1)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对单位犯本罪的实行既罚单位又罚直接责任人的双罚制。
(2) 犯罪客体是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
(3) 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犯罪。
(4)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或其他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
然而,由于修正案的规定过于概括和原则,目前又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因此对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和“情节严重”这些客观方面的要素如何理解和操作存在着争议。一般认为,“非法获取”是指以窃取或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方式获取他人个人信息,从而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与公民个人身份相关、不为公众所知悉且具有保护价值的各种信息,例如存款、收入、入住旅馆等关于个人隐私和社会生活秩序的信息;“情节严重”可以从获取信息数量较大、利用所获信息获利数额较大、将信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给公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恶劣影响等方面进行判断。
对于委托私家侦探公司进行调查取证的行为,需要根据委托人使用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的目的和行为进行分析。
1. 委托人作为“下线”出售获取的信息给他人,并且其行为达到“情节严重”时,委托人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没有疑问的。
2. 委托人购买私家侦探提供的公民个人信息,目的是为了实施其他犯罪行为,如绑架、抢劫、敲诈勒索等,并且构成了后者之罪时,根据刑法中的牵连犯理论,前行为作为后罪的手段行为被吸收,一般以后罪进行处罚。
3. 委托人购买私家侦探提供的信息仅为了举证,以弥补法院不主动调查取证的不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委托人购买了私家侦探提供的个人信息,并且私家侦探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没有犯其他罪行,那么委托人的行为不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因为其行为并不达到“情节严重”要求。
然而,如果私家侦探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采用的手段涉嫌其他犯罪行为,如非法拘禁、侵犯住宅、敲诈勒索、故意伤害等,那么委托私家侦探并协助调查取证的委托人极有可能构成这些罪行的共犯。根据共同犯罪的要求,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并不要求必须是直接故意和亲自实施全部犯罪行为,间接故意和提供相关信息或协助行为仍然构成共同犯罪的要求,并且根据“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共犯处罚原则进行处罚。
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法官过于强调“谁主张谁举证”,忽视司法的职权主义色彩,在民事诉讼中对于应由法院主动调查取证的情况,法院往往怠于行使权力。这导致了举证能力较弱的一方面临不公正判决的风险。为了规避执业风险,一些律师对于律师取证持谨慎态度。在当事人自行取证困难且可能面临不利判决或难以执行判决的情况下,律师可能会推荐一些认为可靠的私家侦探,让当事人自行联系和委托。然而,这种行为面临着刑事风险。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间人可能比委托人面临更大的刑事风险。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对于亲自实施非法取证行为的私家侦探进行刑罚处罚有了明确依据。同时,根据刑法的共犯理论,如果中间人多次或介绍多人委托私家侦探进行非法取证或以其他方式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严重”,那么这种犯意联络行为可能与私家侦探的实施行为结合构成共同犯罪。如果在单次委托调查行为中,私家侦探的行为构成其他犯罪,中间人与委托人一起构成其他犯罪的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