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主要包括了哪些内容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1-26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
供述和辩解的性质和形式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通常是口头陈述,可以通过笔录形式进行记录。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请求或办案人员的要求,也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亲自书写供词。
供述和辩解的主要特点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 可能是最真实、最全面、最具体的证据材料。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自己是否犯罪和如何犯罪最了解,只要他们如实陈述并全面、彻底地讲明案件事实,就能使办案人员对案件有更全面具体的了解。
- 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其口供的内容受到其诉讼地位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因此虚假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总体来看,口供往往真真假假,有真有假。
供述和辩解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可以作为定案的一种根据,特别是对认定犯罪的动机和目的具有重要作用。
- 可以为发现和收集其他证据提供线索,并是审查核实其他证据真实性的一种手段。
- 是衡量犯罪后态度的重要材料,对正确量刑有一定作用。
- 是行使辩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待供述和辩解的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了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原则,即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在收集口供时,严禁刑讯逼供和使用欺骗、引诱等方法套取口供。在定案中,必须坚持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可以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共犯口供的证明力问题
对于共犯口供的证明力问题,一般认为,共犯口供仍然属于口供,共犯之间不能互为证人。对待共犯口供的原则仍然是刑事诉讼法第46条的规定,否则容易导致违法取得口供和不正确地运用。然而,在确实无法取得其他证据的情况下,如果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以在非常谨慎的前提下以共犯口供作为定案的根据:
- 各被告人分别关押,能够排除串供的可能性。
- 各被告人的口供都是在没有任何违法的条件下取得的,能够排除刑讯逼供或引诱、欺骗的因素。
- 各共犯供述的犯罪事实细节基本一致。
- 共犯只有2人时,原则上不能仅凭口供的相互印证定案,共犯为3人以上时,才可慎重行事。
- 必须有其他种类的证据加以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