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0-23
在侦查阶段,如果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侵占罪的发生,但公安机关认为存在犯罪事实,应当立案侦查。犯罪证据的存在与否并不是立案的标准,而是需要在侦查过程中查明的问题。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各种证据需要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发生时间、地点、作案人、作案方式和犯罪结果,并且能够排除其他合理性怀疑,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间接证据需要相互印证,排除其他合理性怀疑,确定犯罪行为人的各个犯罪要素,才能认定其有罪。
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构成侵占罪的重要前提是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如果没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该财物,即持有该财物就具有非法性,就不可能构成侵占罪。
侵占罪要求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并拒不交还。所谓占为己有,是指将他人交为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当成自己的财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处分、使用和收益。这种行为可以包括将财物出售、赠与他人,出租、消费、充抵债务、设定抵押等使用方式,但不包括故意毁坏财物。
如果行为涉及故意毁坏财物,应当以故意毁坏财物罪来处理。
侵占罪的起点数额是指构成侵占罪所需行为对象的最低价值,它是侵占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由违法向犯罪过渡的分界点。
数额较大应参照盗窃罪的起点数额为宜。由于侵占罪的性质和危害与贪污罪相似,因此可以参照贪污罪的起点数额。然而,我国对贪污罪的数额标准限定过宽,导致贪污罪的起刑点不合理。因此,对于侵占罪的起点数额应参照适用盗窃罪的起点数额为宜。
侵占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远远低于贪污罪。前者侵犯的客体是财产权,后者侵犯的客体则是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财产权。因此,刑法第270条第3款将侵占罪确定为告诉才处理的亲告罪。个人认为,侵占罪数额较大的起点应高于贪污罪,以实现罪刑相称。
行为对象的价值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计算:
一是重置价值,即在市场上购买同质同量财物所需的货币量;
二是折旧价值,即按一定的折旧率计算得出的财物价值。原则上,应根据行为人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时的重置价值确定行为对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