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0-04
对于公安机关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犯罪嫌疑人本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辩护人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申请变更强制措施。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的上级机关提起申诉等常见方式来解决。
为了正确理解法律,需要牢固树立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理念。《通知》要求,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确保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既要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也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是依法惩罚犯罪和依法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得被认定有罪。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进行诉讼,认真遵守刑事诉讼法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期限的规定,坚决克服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障的错误观念,避免因超期羁押而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通知》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要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关于羁押期限的规定,严禁随意延长羁押期限。在侦查阶段,必须严格遵守拘留、逮捕后的羁押期限规定;如需延长羁押期限,应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126条或第127条等相关规定,并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在审查逮捕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决定。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应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关于审理期限的规定;如需要延长一个月的审理期限,应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不符合重新计算羁押期限规定的情况,不得重新计算羁押期限。严禁滥用退回补充侦查、撤回起诉、改变管辖等方式变相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通知》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对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应依法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对于已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其法定羁押期限已满时,必须立即释放,但如侦查、起诉、审判活动尚未完成,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应依法将羁押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充分发挥这两项强制措施的作用,实现对犯罪的追究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