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是否可以刑事拘留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9-13
精神病人的刑事拘留及责任能力
一、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后,不负刑事责任。然而,应责令精神病人的家属或监护人加强看管和医疗,并在必要时由政府进行强制医疗。对于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状态下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方法
根据刑法规定,完全的精神病人即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精神病人的危害行为缺乏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精神病人由于无法辨别是非、判断善恶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对于自己的行为并无故意或过失,因此没有主观上的罪过。对于间歇性的精神病人犯罪,根据刑法规定,在其头脑清醒的状态下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可以通过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来履行赔偿责任。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成年精神病人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或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况下,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以及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等可以担任其监护人。如果精神病人杀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可以向具有监护义务的个人或单位提出民事赔偿要求或将其追加为民事被告。
三、刑事拘留的执行
根据法律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认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时,应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注明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和拘留的理由,呈报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查批准,并签发拘留证。检察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时,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然后再送达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拘留时,公安机关人员应携带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向被拘留人出示该证,并宣布对其实施拘留。被拘留人应被要求在拘留证上签名或盖章,如果被拘留人拒绝签名或盖章,应在证上加以注明。在必要时,执行拘留的人员可以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未出示拘留证或先行拘留再补办拘留证均属于违法行为。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公安机关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予配合。决定拘留的机关在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况外,应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有碍侦查的情况包括: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闻讯后可能逃匿、毁弃或伪造证据;可能互相串通,订立攻守同盟;其他犯罪有待查证且未采取相应措施等。然而,在上述情况消除后,应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对于未能在24小时内通知的情况,应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无法通知的情况包括:被拘留人不提供真实姓名和住址;被拘留人无家属或工作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