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12
根据法律规定,刑事案件原则上应该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犯罪地指的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地点。此外,被告人的居住地,包括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和居所地,也可以作为管辖地。
如果有两个以上同级人民法院都具有管辖权,并且发生了管辖权争议,应该在审限内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争议的人民法院应该逐级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如果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为案件涉及本院院长需要回避等原因不宜行使管辖权,可以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上一级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与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同级的其他人民法院来管辖。在必要的情况下,上级人民法院还可以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指定给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及又犯新罪的情况,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管辖。如果发现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犯罪没有受到审判,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罪犯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更为适宜,可以由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情况,由服刑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正在服刑的罪犯在逃脱期间犯罪的情况,如果是在犯罪地被捕获并发现的,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是被缉捕押解回监狱后发现的,由罪犯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中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国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中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在国际列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的管辖,根据中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有关管辖协定执行。如果没有协定,由犯罪发生后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铁路运输法院管辖。对于中国公民在驻外的中国使领馆内的犯罪,由该公民主管单位所在地或者其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刑事自诉案件中自诉人、被告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在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者单位的情况,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港澳台同胞告诉的情况下,应当出示港澳台居民身份证、回乡证或者其他能证明本人身份的证件。
对于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犯罪,由该公民离境前的居住地或者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