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1-12
级别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除非根据本法规定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根据第2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以及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特别关注的是,根据我国参与的国际条约和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具有刑事管辖权的案件由被告人被抓获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而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由该外国人入境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根据第21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根据第22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根据第23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而下级人民法院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案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刑事案件。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不够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可以依法审理,并不再交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以利于案件的及时处理。对于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和其他需要并案审理的案件,只要其中一人或一罪属于上级人民法院管辖,全案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理。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如果保险标的物是运输工具或运输中的货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运输工具登记、注册地、运输目的地、保险事故发生地等的法院管辖。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住所地的法院管辖。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等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
在审判实务中,一些法院突破级别管辖权限受理诉讼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初始的违反级别管辖规定,即法院受理诉讼时争议标的数额等明显超出其级别管辖权限。另一种是后发的违反级别管辖规定,即在受理诉讼时,原告增加或变更了诉讼请求,导致争议标的数额超出受诉法院的级别管辖权限。
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是民诉法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但问题在于原告利用此权利规避级别管辖。原告故意将争议标的额降低到下一级法院的级别管辖权限内,等到开庭时再要求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原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下一级法院能够合法地受理诉讼,使管辖权异议的规定无法发挥作用,并将二审法院变为自己所在地区的法院,以求得本地法院的“特殊保护”。
原告规避级别管辖的行为通常是在得到下一级法院默许后进行的,甚至是原告的律师事先同受诉法院的法官共同安排好的。因此,当被告对级别管辖提出异议时,法官往往以答辩期已过为理由不予理睬,继续对案件进行审理。
原告规避级别管辖的行为能够得逞,一方面是由于受诉法院的地方保护主义,另一方面也归因于民诉法对级别管辖的规定不够周密,给规避级别管辖的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在实践中,受诉法院级别管辖错误可能发生在起诉受理阶段或受理后的阶段。对于后发的级别管辖错误,外国民诉法大多作了明确规定,但我国民诉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此未作出规定,因此留下法律中的盲点和空隙,使得原告和受诉法院可以通过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来规避级别管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