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5-06
根据法律规定,侦查、检察、审判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属性,只能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专门机关依法行使。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侦查权是指公安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的权力。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可以依法行使公安机关所享有的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的权力;监狱对于监狱内发生的刑事案件可以行使侦查权;对于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军队保卫部门也可以行使侦查权。
检察权是指人民检察院负责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的权力。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法律监督权,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法院的审判活动和执行机关的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检察机关有权对其直接受理的案件进行侦查,有权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
审判权是指人民法院负责对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权力。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于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根据法律规定作出裁判。
依法行使侦查、检察、审判权的基本原则是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不得相互代替和混淆。公安机关负责对大多数刑事案件的侦查,人民检察院负责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和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对刑事案件进行审理。这些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和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则,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这一规定确立了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则,更不得侵害各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判有违反公开审判规定、违反回避制度、剥夺或限制当事人法定诉讼权利、审判组织不合法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违法情形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一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基本含义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对于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的基本含义是:
刑事诉讼法规定,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情形包括:
对于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根据具体情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法律的公正和公正审判的实现。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根据国际惯例,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包括外国驻中国使馆的外交代表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其他同等身份的官员、途经中国的外国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持有中国外交签证或外交护照来中国的外交官员以及经中国政府同意给予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其他外国人。
对于上述人员在中国犯罪的情况,我国法律不予刑事管辖,而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解决方式可以是建议派遣国将其召回,依法予以处理;或者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令其限期出境;或者由我国政府宣布将其驱逐出境。
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分工负责的含义是,各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按照法律规定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公安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人民检察院负责检察、批准逮捕、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和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互相配合的含义是,各机关应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互相支持和合作,互相协调,使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衔接,共同完成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的任务,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互相制约的含义是,各机关应当互相监督、互相约束,防止错误的发生并及时纠正,正确执行法律。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刑事诉讼中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原则。其中,分工负责是前提,配合和制约是保证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顺利进行刑事诉讼的保障。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保证案件的正确处理,使法律得到准确有效的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法院的审判和执行机关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在立案阶段可以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对于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发现公安机关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必需的证据材料,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补充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审判阶段,人民检察院在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的同时,监督法庭审理活动,发现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此外,人民检察院还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进行监督。如果发现违法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公告和其他文件。
这一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查明案件事实,适用刑法定罪量刑。为保证诉讼过程的正确顺利进行,保障诉讼参与人特别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应保障各诉讼参与人有权了解与自己有关的诉讼活动的内容,保障被告有权知道自己所受指控,并在诉讼过程中发表意见和进行辩护。如果不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诉讼参与人就很难了解案情,无法有效行使诉讼权利。
刑事诉讼法第17条规定,根据我国与外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或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和外国司法机关可以互相请求刑事司法协助。刑事司法协助是指我国司法机关与外国司法机关根据相互缔结的条约或协定、我国参加的载有司法协助内容的国际条约以及互惠原则,互相协助,代为进行某些刑事诉讼行为的活动。
刑事司法协助的原则包括:
刑事司法协助的实施有利于贯彻民族平等原则,保护各民族公民在刑事诉讼中的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团结和合作,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为其他刑事诉讼原则的实现提供保障,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