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什么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3-18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国家对基本农田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一种制度,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规定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共有五种耕地应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各省、区、市应确保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面积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一旦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改变其用途。严禁在基本农田上进行窑、房屋、墓地、沙土开采、石料开采、土壤开采或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在基本农田上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闲置或荒芜基本农田。如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免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并需要将农用地转为其他用途或征用,必须经过国务院批准。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当地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务院批准文件的要求,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相应地补充与占用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后的工作
在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后,应根据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这包括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严格审批占用基本农田的制度以及占补平衡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