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3-05
根据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必须合法进行。如果政府非法强征农民的土地,违反了法律法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对于受到非法征地的农民来说,他们可以向上级土地部门投诉,也可以向纪检部门投诉。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的批租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征用土地的性质和需求面积的不同,需要逐级上报审批。然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往往会与国家审批要求形成利益冲突。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政府会无视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违规操作,超越审批权限,非法批地。一些地方政府默许、纵容甚至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未经批准就开始使用土地,以租代征,擅自设立和扩大开发区,随意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侵占基本农田。根据清华大学土地课题组的调查,80%的非法批地案件中,违法用地主体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非法批地的新特征是违规宗数减少,但面积总量增加,并且呈现西进北移的梯度转移趋势。
违法占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大量经营性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为了谋取土地增值的潜在收益而违法占地、大量囤积。二是国家开发区占地。目前,全国有6800多个工业园区。2003年国家整顿各类开发区,但一些地方以“产业基地”、“工业密集区”等为名变相设立“开发区”圈地招商,部分已被撤销的开发区也通过变更名称重新复活。有的区县“开发区”采取“挂靠”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方式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工业项目所征土地的“低价”协议出让。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项目、引进投资,违反国家《协议出让土地》管理办法,以“零地价”甚至“负地价”出让土地。随着一些工业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些西部地方政府在缺乏规划的情况下盲目签订协议,擅自承诺向开发商提供大量土地进行成片开发,甚至有的协议可以提供40~50平方公里土地。这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少数企业垄断,同时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为了避免协议转让土地模式的制度损失,国土资源部已发布了相关规定。
二是商业、旅游、娱乐、金融、服务业、商品房等六类商业经营性用地违规“分批交纳”土地出让金。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受让人必须在缴清全部出让金后,依法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通过土地项目分期付款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开发商通过有限的资金就可以撬动多个项目,将风险转移到了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