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未签的追诉期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13
未签劳动合同的追诉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拖欠劳动报酬争议的特殊规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若劳动关系终止,劳动者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民事权利保护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一年诉讼时效期间的特殊情况
以下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 要求赔偿身体受到伤害的;(二) 未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的;(三)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然而,若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除非存在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若当事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自愿履行,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和中断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将中止。待中止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亦会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期间计算规则
若规定按小时计算期间,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若按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当天不计入,从次日开始计算。若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其他法定休假日,以休假日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期间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若有业务时间,则以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为截止时间。
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
协商程序
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进行协商,寻找解决劳动争议的具体方案。与其他纠纷不同,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为单位,一方为单位职工,因双方已经发生一定的劳动关系而使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在发生纠纷后,最好先尝试协商,通过自愿达成协议来消除隔阂。然而,协商程序并非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双方可以选择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申请调解
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内可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一般应具备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并了解本单位具体情况,有利于解决纠纷。除签订、履行集体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外的纠纷均可由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然而,与协商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需当事人自愿选择,且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若一方反悔,同样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是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该程序既具有劳动争议调解灵活、快捷的特点,又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手段。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即若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诉讼程序
根据《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程序即我们常说的打官司。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诉讼程序具有较强的法律性和程序性,作出的判决也具有强制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