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18
根据《合同法》,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合同规定)属于卖方违约,买方有权解除合同,而对于卖方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买方的一切损失应有卖方承担。同时,买方具有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卖方的义务。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合同法规定违约责任法律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让违约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补偿和惩罚所承担的财产支出,维护守约方当事人的合同权利。合同法规定须根据违约的具体情况让违约方承担下列之一或者全部以下三种违约责任。
1. 继续履行合同
违约方不能履行合同或不能按时完全履行合同,令相对人不能实现合同预期利益,相对人如果发现违约方具备履行合同义务的条件,并且继续履行对自己有利时,有权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以恢复自己合同的权利。
2. 采取补救措施
主要指在已经出现质量违约的情况时,违约方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合同因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导致的损失,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为恢复合同的全面履行创造条件,为对方实现合同权利而完成必要的工作。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1条的规定,合同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于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受损害方可以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的违约责任。
3. 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指由于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应当承担的财产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12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金额应根据公平原则和等价的原则进行,即损害多少赔偿多少,没有损失就无须赔偿。然而,违约责任的补偿性并非绝对。在特定情况下,违约责任也体现出惩罚性。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违约金高于但不过分高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时,高出的部分即具有惩罚性。此外,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与大陆法系不同,英美法系更强调违约责任的补偿性,这体现在其对实际履行的态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