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3-09-27
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如果拆迁程序存在不合法的情况,被征收人可以拒绝拆迁。同时,如果被征收人对征收决定不满意,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时公告,公告内容应当包括征收补偿方案以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同时,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宣传、解释工作。根据第十四条的规定,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相关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民事活动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在实践中,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拆迁协议的情况比较罕见,更常见的是与老年人签订协议,有些老年人事后被证明已患老年痴呆症。因此,在这些情况下签订的拆迁协议全部无效。此外,拆迁人往往不与房屋所有权人签订拆迁协议,而是与被拆迁人的亲戚、朋友签订,这样签订的协议也是无效的。
在拆迁协议签订过程中,如果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拆迁人时没有办理有关拆迁手续,即不具有拆迁资格,那么签订的协议应当被认定为无效。实际上,拆迁方往往为了赶进度,在法定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与被拆迁人签订协议。在这种情况下,所实施的拆迁行为应当被确认为无效,被拆迁人可以向法院请求确定协议的无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