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如何提出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27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实施了对另一方诸如通奸、姘居、重婚、遗弃、虐待或谋杀等侵害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并造成无过错方精神痛苦和内心创伤,过错方给予无过错方的抚慰性质的赔偿。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能使有过错方受到经济上的制裁,使无过错方得到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有利于有效地维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离婚时,无过错方如何提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
一、离婚诉讼中提起赔偿请求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等相关规定的权利义务告知当事人。在适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时,需要区分以下不同情况:1. 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可以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但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2. 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且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3. 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一审时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但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应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
二、离婚方式对赔偿请求的影响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因法定过错行为导致离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的承担不应受婚姻关系解除方式的限制,也就是说赔偿适用于协议离婚。需要注意的是,在协议离婚时,是否给予赔偿应由当事人双方协议约定。如果无过错方不愿意放弃该请求权,夫妻双方应将赔偿问题与是否同意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育问题一并达成一致。否则,视为放弃赔偿请求权。
三、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标准
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加害人过错程度:作为对加害人制裁轻重的指标。若加害人过错严重,给受害人造成情绪伤害,严重损害其精神利益,应相应增加赔偿金数额。若加害人只有轻微过失,赔偿金数额可相应减轻。2. 精神受损程度:考虑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伤害和痛苦程度,如愤怒、恐惧、焦虑、沮丧、悲哀等情绪障碍的出现;精神和感情受损导致身体患病;精神抑郁、恍惚,影响工作和生活;精神疾病等。由于精神损害涉及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必要时可以委托医疗单位进行相应判断。3. 具体的侵权情节:重婚与通奸相比,重婚过错行为更为严重,危害性更大,属于情节恶劣。而通奸行为相对较轻。根据以上标准,可以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