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10
土地征收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并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国家征收土地时,需要经过法定程序的批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公告和组织实施。因此,村级没有征地的权限。
拟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订征用土地方案。
经过有批准权限的上级政府的批准。
经批准的征地方案由市、县人民政府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进行公告。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携带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征地补偿登记。
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和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登记情况,制定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
征地补偿费用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的3个月内全部支付。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后,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组织相关单位对被征用的土地进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