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17
我国农村的宅基地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只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因此,宅基地的退出实际上是农民自愿将宅基地使用权消除,使宅基地的所有权恢复到集体经济组织。
宅基地退出与宅基地征收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不同:
宅基地退出必须遵循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行安排。相反,宅基地征收是一种行政行为,依靠国家公权力,具有强制性,不需要征收宅基地所有人的同意。
宅基地退出指向的是宅基地使用权,即宅基地使用权回归到宅基地所有权。而宅基地征收指向的是宅基地所有权。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多余的宅基地应该被村集体收回。然而,在以下五种情况下,一户村民拥有多处宅基地是合法的,村集体和村委会无法以任何理由强行收回宅基地。如果强行收回,将构成违法行为,可以向有关执法部门进行行政复议,必要时也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宅基地使用权不可继承,但地上的房屋作为农户的私产可以继承。由于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而房屋属于农民个人所有,并且符合“地随房走”的原则,因此在继承农房占有宅基地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确权。
一户村民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宅基地的买卖。
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参军入伍、外地上大学等。如果将户口迁回农村,户籍部门需要申请宅基地,国土部门需要分户。不同的政策要求可能导致一户村民拥有多处宅基地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也是合法的,不会受到处罚。
一户村民在本村拥有两处以上的宅基地,但这些宅基地的面积总和没有超过当地明文规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此时可以按照一宅予以确权。
如果一户村民新建的房屋占用的宅基地符合相关规划,并且得到本村农民集体的同意并公告无异议,可以按照规定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后,依法确权登记。如果没有分开居住,实际使用的宅基地没有超过分户后建房用地的总面积标准,也可以依法确权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