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国有农场土地没到期被征用如何赔偿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3-10-16
一、国有农场土地被征用的赔偿问题
1.1 国有农场经营方式的分类
目前,我国国有农场的经营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农场自营,员工为职工,由农场发放工资;村民个人承包,农场与个人签订承包合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经营,由村民与村集体签订承包合同。
1.2 政府收回国有农场土地的法律依据
政府收回国有农场土地应该如何补偿,主要依据于2001年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合法权益的意见》和2008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的意见》。这些文件明确规定,对于需要占用国有农场土地进行建设的情况,应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和安置。其中,经济补偿应参照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标准计算,并安排相应的社会保障费用。
1.3 国有农场土地被征用的赔偿方式
根据上述法律依据,国家收回国有农场土地的经济补偿应参照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标准计算。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具体赔偿方式如下:- 对于长期承包国有农场农用地并将其作为生产生活主要来源的农业职工,如果失去土地后自谋职业并与农场解除劳动关系,应给予安置补助费个人。- 如果国有农场重新安排了失地农业职工的就业岗位,则应给予国有农场安置补助费。- 对于地上附着物和青苗,按照“谁投入,谁获得”的原则给予补偿。
二、国有农场土地承包的法律依据
2.1 国有农场土地承包合同的制定
自北大荒开发以来,国家并没有针对国有农场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国有农场土地承包合同的制定大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导致国有农场土地承包合同的样式多样,缺乏统一的定式。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律规范了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法律关系,并以法定形式进行了规范,成为我国法制史上的一项重要法律。
2.3 国有农场土地承包法律适用的争议
目前,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是否适用于国有农场土地承包的问题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该法仅适用于农村土地承包,而不适用于国有农场土地承包。另一种观点认为,该法既适用于农村土地承包,也适用于国有农场土地承包。
2.4 国有农场土地承包法律适用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的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根据这一规定,国有农场代表国家管理和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而且这部分土地是用于农业的,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畴。综上所述,笔者同意国有农场的土地发包、承包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第二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