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的规定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7-12
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劳动者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的制度,其鉴定结果是工伤赔偿的主要依据,下面是关于劳动能力的介绍及其相关条例规定,详情就和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劳动能力鉴定的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的定义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由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根据用人单位、职工本人或者亲属的申请,组织劳动能力鉴定医学专家,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运用劳动保障的有关政策,运用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劳动者因工负伤或非因工负伤以及疾病等原因导致劳动与生活能力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时所依据的尺度,用于确定工伤职工伤残等级。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截至2012年,中国实施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2006年国家发布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2006)。该标准共分十级,其中,符合标准一级至四级的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五级至六级的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级至十级的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于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劳动能力鉴定,是以《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部发〔2002〕8号)作为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