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鉴定的性质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鉴定 > 劳动能力鉴定法律知识

伤残鉴定的性质是什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13

 
79700
案件事实:2004年3月2日,原告因交通事故受伤而至被告处治疗,并于2004年3月2日住入被告处进行手术,由被告分别于2004年3月2日、6日和21日3次对原告进行摄片诊断。2004年6月20日左右,徐汇区交警支队通知原告进行伤残事故鉴定。为此,原告的丈夫至被告处取摄片,但被告工作人员告知原告2004年3月2日晚的摄片(片号468735)已遗失,并由被告医务处开具书面证明确认此事实。2004年6月28日,原告再次摄片。2004年7月30日,原告伤情经复旦大学医学院伤残鉴定中心鉴定,鉴定结论为:原告左股骨骨折,左胫、腓骨骨折,已分别构成十级伤残。为此原告认为,由于被告遗失了原告2004年3月2日晚摄片(片号468735),导致原告的伤残等级被低估。原告与被告进行交涉,未果,而向本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

原告声称,在2004年3月2日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受伤后,被告医生对其进行了三次摄片诊断。然而,当原告的丈夫于2004年6月20日前往被告处取回摄片时,被告告知原告的摄片已经丢失,并提供了书面证明。由于被告丢失了原告的摄片,导致原告重新摄片无法准确反映其真实伤情。因此,原告认为其本来应该被评定为七级伤残,但由于被告的失误,目前只被评定为两个十级伤残。原告因此要求被告赔偿两个十级伤残与七级伤残之间的差额30704.68元。

被告辩称

被告辩称,虽然被告医生确实在借出原告的摄片后由于保管不善而丢失了摄片,但丢失的摄片是原告于2004年3月21日摄取的,并非3月2日的摄片。被告指出,2004年3月2日的摄片已经由原告于2004年5月15日借出,并将其身份证复印件作为出借证明存放于被告处。此外,被告还辩称,被告医生丢失的摄片与原告伤残等级的评定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即使摄片没有被丢失,原告的伤残等级也不会有所改变。因此,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作出以下判决:

  1. 驳回原告要求被告赔偿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的诉讼请求。
  2. 原告需承担本案受理费人民币1238元。

双方当事人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未提起上诉,本案判决生效。

伤残鉴定的性质

伤残鉴定是指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伤残程度进行分析和鉴定的专门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将专门性问题交由法定鉴定部门进行鉴定,若没有法定鉴定部门,则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鉴定部门及其指定的鉴定人有权了解案件材料,并可以询问当事人和鉴定单位出具的书面鉴定结论。

案件材料是伤残鉴定的基础,除了提供案件材料外,被鉴定人在被鉴定时的伤残状态也是确定伤残等级的依据。伤残鉴定是对损伤后经治疗现在的状态进行鉴定,包括是否存在伤残、伤残器官是哪些以及对人体生存、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影响。因此,伤残鉴定具有即时性。在本案中,原告主张被告丢失了其X线摄片,导致重新摄片无法准确反映真实伤情,使其本来至少构成七级伤残的伤情只被评定为两个十级伤残,并要求被告赔偿由此造成的实际损失。然而,根据已经对原告进行的重新摄片和鉴定结论,人民法院认为原告的主张无法成立。原告也未能证明被告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其他不当行为。因此,人民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定义和流程
  2. 车祸骨折伤残鉴定时间规定
  3. 工伤伤残的鉴定费由谁负责?
  4. 劳动者伤残鉴定结论及其补偿待遇
  5. 交通事故致残伤残鉴定程序

工伤鉴定热门知识

  1. 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2. 十级工伤劳动鉴定标准
  3. 眼睛工伤十级赔偿标准及鉴定
  4. 眼睛轻伤鉴定标准
  5.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6. 工伤-脑震荡的伤残评定及程序
  7. 工伤鉴定标准
工伤鉴定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