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四条的规定,国家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农用地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指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指除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对于土地使用用途的变更,需要注意权限、原则和程序三个方面的问题。未经严格审批程序的随意变更将严重扰乱土地管理秩序,并可能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对于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厉查处,以防止非法占用土地。
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必须经过当地规划管理委员会的批准。一般来说,规委会的主要成员包括书记、市长和分管副市长。因此,当地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必须支持并同意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才有可能获得批准。
当地的规划局、国土部门分管部门、分管副局长和最高负责人应该支持并同意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规划部门负责审核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国土部门负责核定变更费用和土地利用指标。因此,土地使用性质变更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同时,挂牌和拍卖用地原则上不能变更,除非核心政府管理层认为有相当合理的理由。
变更土地使用性质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土地方向规划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然后,规划审批部门征询意见;接着,规划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再之后,国土部门核定变更费用;最后,规划部门同意变更,并与国土部门签订变更合同。变更土地使用性质还需要进行规划设计条件的变更,并必须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