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0-22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行为,将会受到刑事处罚。具体的刑罚幅度由3年以上至7年以下有期徒刑决定。
根据《解释》第3条的规定,所谓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并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仅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根据《解释》第4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对于这种情况,刑法理论上存在不同的观点。
本文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因此,《解释》规定,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导致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情况下,将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