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1-01
针对认定工伤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现行法规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了具体规定,不可一概而论。即使职工被认定为工伤,也不意味着可以享受所有的工伤保险待遇,而是根据职工因工负伤、致残或死亡的不同情况来确定。因此,职工在发生工伤后,应仔细查阅相关政策法规,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申请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在工伤事故发生后,除了确定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承担责任之外,还需要准确判断具体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企业发生转制、承包或租赁等情况时,往往会出现难以确定雇主主体或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
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国的劳动保险立法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主要包括:
当企业发生租赁、转让、合并或分立等情况时,继续经营者必须承担原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
当建设工程由多个企业承包或企业实行内外经营承包时,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所在企业承担。
在包工承包关系中,如果承包人具有用人资格,那么当其使用的临时工发生工伤时,承包人就应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如果承包人没有用人资格,那么有用人资格的发包人即上层承包人与承包人将连带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当职工在被借调或外单位聘用期间发生工伤事故时,借调或聘用单位应承担工伤责任。
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在劳动关系终止或转换工作单位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中发现患有职业病的,由原工作单位负责处理工伤保险;而在新单位发现患有职业病的,由新单位负责处理工伤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