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7-07
在当今社会,保护人的主体性权利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精神权益损害方面,人们更加关注填补和保护这一问题。尽管在处理交通事故的法律体系已经非常规范,引入新的精神损害赔偿可能会对这个运行良好的体系带来一些混乱。然而,当现有的法律无法应对新矛盾时,社会不断进步,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法律研究不断深入,精神生活更受人们重视,采取肯定的态度则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
确立精神损害救济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不仅有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达到抚慰受害人的目的,还可以教育和惩罚侵权人,引导社会形成尊重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社会风尚。同时,这也有助于推进交通事故处理法制的统一,完善和改进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保护体系。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确立精神损害救济符合侵权法的一般原理。无论是一般侵权还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都涉及到对人的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的侵害。在这个基础上,两者都可能造成人的精神损害。而且,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后果往往更为严重,包括重伤、残疾甚至死亡,有时一次事故还会导致多人受伤或死亡。因此,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确立精神损害救济是合理的。
在我国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规定中,确立精神损害救济是合法的。民法通则并未排除在特殊侵权损害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精神赔偿的范围,突出了保护人的基本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损害应予赔偿,而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无疑也是对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侵害。因此,在交通事故中确立精神损害救济是符合法律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