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07
营养费是指受害人因身体损伤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满足身体需求,需要额外购买营养品来补充身体所需,并支付相关费用的一种辅助治疗。
在人身损害赔偿中,对于营养费的认定相对灵活,法官没有具体的标准可供参考,也无法从医学角度进行明确阐述。根据目前的审判实践,通常只要受害人住院治疗,法官就会支持支付营养费,而不住院治疗的情况下,通常不会考虑支付营养费。
营养费的认定基于受害人的伤情和伤残具体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需要增加营养的情况:
营养费的赔偿金额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和实际花费情况来确定。此外,营养费的赔偿标准也可以根据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用的40%-60%进行计算。
营养费的认定必须依据医疗机构的意见。医疗机构的意见应包括是否需要额外增加营养以及需要增加营养的期限等内容。医疗机构的营养意见应基于辅助治疗的需求,如果医疗机构未提供营养意见,可以推定受害人不需要辅助治疗的营养,因此不应支付营养费。即使医疗机构提供了营养意见,法院也不能盲目接受,而应对其进行审查。
在判断医疗机构意见真实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双方当事人可以对医疗机构意见提出质证意见。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医疗机构的营养证明意见没有异议,并且符合受害人的伤情和伤残需求,法院会予以认定。如果当事人对医疗机构的营养证明意见有异议,法官将进行审查确定。如果仍无法确定,主张营养费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司法鉴定。如果当事人不同意申请鉴定,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即对营养费的主张不予支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条规定,营养费的确定应参照受害人的伤残情况和医疗机构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