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2 更新时间:2024-03-18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照20年进行计算。但对于60周岁以上的受害人,年龄增加1岁则减少1年;对于75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照5年进行计算。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难度职工平均工资6个月的标准进行计算。
如果被抚养人是未成年人,计算到达18周岁;如果被抚养人既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计算20年。对于60周岁以上的被抚养人,年龄增加1岁则减少1年;对于75周岁以上的被抚养人,按照5年进行计算。
原则上不超过三人处理交通事故的合理交通费,超过的部分按照三人计算。
原则上不超过三人处理交通事故的合理住宿费,超过的部分按照三人计算。
原则上不超过三人处理交通事故的合理误工损失,超过的部分按照三人计算。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也有所不同。
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
从理论上讲,死亡赔偿金应当由所有具有原告资格的亲人共同享有,每个人的份额和金额都是相同的。然而,考虑到受害人亲属的不同情况,应该适当照顾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利益。
具有原告资格的亲人包括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外孙子女。配偶、父母和子女是第一顺序的原告,只有在死者没有第一顺序亲属的情况下,其他近亲属才能享有原告资格。
如果受害人的亲属没有提起诉讼请求分割死亡赔偿金,法院将不会进行分割。这是根据民诉法中的“不告不理”原则,即当事人没有向法院提出请求时,法院不能主动剥夺或赋予当事人权利。
死亡赔偿金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纯收入标准,按照20年进行计算。但对于60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1岁则减少1年;对于75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照5年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 死亡赔偿金(60周岁以下人员) =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纯收入 X 20年。
(2) 死亡赔偿金(60周岁以上人员) =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纯收入 X (20年 - 增加岁数)。
(3) 死亡赔偿金(75周岁以上人员) =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纯收入 X 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