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赔偿 >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法律知识

如何确定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0-05-25

 
66970
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导致人员伤亡,在将受害者送到医院进行治疗的时候,也需要对于受害者的后续治疗费用、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等等的费用进行赔偿。而这些费用的多少也引起人们高度的好奇。一起看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的资料。

一、如何确定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营养费

营养费是指因交通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人必须服用除医药和食物以外的营养物而必须发生的费用。

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因此营养费不是必须发生的费用,只有医疗机构认为必须服用营养时才能服用营养物。营养费根据当事人伤残程度参照医院意见及营养费支出凭证确定。应该注意的是:在实践中,医疗机构出具的意见是确定营养费给付的重要依据,擅自增加的营养费,法院一般不会认可的,只有在医嘱中有明确需要增补营养的字眼,法院才会予以确认。营养费的给付标准,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实践中一般参照受害人的伤残情况酌定,上海一般定为20至40元每天。

二、如何确定交通事故受害人残疾赔偿金

交通事故致受害人伤残的,致害人必须支付残疾赔偿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根据法律规定,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标准,是指交通事故案件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的上一年度由统计部门公布的标准。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受害人有证据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受诉法院应当根据受害人提供的证据的情况按照受害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赔偿标准计算残疾补偿金。

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赔偿期限届满而受害人没有生活来源的,受害人可以继续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致害人支付。

延伸阅读
  1.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赔偿标准
  2. 残疾赔偿金
  3. 伤残赔偿金计算方法有哪些
  4. 工地工伤赔偿费用标准及相关规定
  5. 交通事故责任方应承担的费用

交通事故赔偿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二次手术后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2. 交通事故责任方无力赔偿,受害方可通过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时效规定
  4.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
  5. 交通事故受伤住院多长时间能否提起诉讼
  6. 交通肇事判刑后无赔偿能力的处理办法
  7. 严重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法律要求
交通事故赔偿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