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2-28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并保护现场。如果事故导致人身伤亡,车辆驾驶人应立即抢救伤者,并迅速报告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果抢救行为需要改变现场情况,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和行人应予以协助。
如果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并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如果当事人不撤离现场,应迅速报告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如果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且基本事实清楚,当事人应先撤离现场,然后进行协商处理。
对于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并由鉴定人签名确认鉴定结论。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存在争议时,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后,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按照规定记录,并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如果经核查确认道路交通事故存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如果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存在,或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应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重大交通事故的定义如下:
一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应受到扣分和罚款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