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2-17
公平是指合同双方在交易过程中达成的协议能够体现交易的公平本质。对于合同双方来说,合同的公平是相对主观的,因为人们的需求、品位和情感不同,他们对于公平的认知也不同。尽管合同的公平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似的,但是只有当事人完全出于真意达成的合同才能被认为是公平的。尽管合同双方的利益可能出现失衡,但只要当事人认为是公平的,法律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思自治。
要评判合同是否显失公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显失公平的合同应为双务合同,不包括单务合同。
2. 一方获得了超过法律允许限度的利益,而另一方却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导致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
3. 价格适当偏离价值或者是由于市场的固有风险而带来的利益和损失应该排除在外。
显失公平原则强调的是程序公平,而不是结果公平。单纯追求结果公平容易导致结果不公混淆不清,违背市场供求规律。此外,只追求结果公平不利于市场竞争,违背市场经济的要求。
显失公平的合同指的是在缺乏经验、判断力或被对方优势压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尽管受损方在这种合同中受到损失,但这并不违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要判断合同是否显失公平,需要考虑权利义务是否明显不对等,利益是否严重失衡。评定双方权利义务是否显失公平,应以合同订立时的内容为基础。
显失公平的合同中,一方具有明显优势,另一方缺乏经验、判断力或草率行事。这种优势可以是经济、政治或身份上的优势。另一方缺乏经验指的是缺乏一般的生活经验或交易经验。草率行事指的是在订约时的马虎或不细心。
获利方故意利用自己的优势或另一方的无经验、缺乏判断力或草率行事而签订显失公平的合同。
受损方在签订显失公平的合同时可能是迫于压力或注意不够,违背了他的真实意愿。然而,将当事人的主观真实意愿作为评定显失公平的标准有利于防止滥用显失公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