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作时间制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劳动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我国工作时间制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5-05

 
59772
我国工作时间制度有哪些?有标准工时制、综合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而这三种工作时间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标准工时制度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周六日为周-休息日等。下面为您一一介绍。

工作时间的定义和形式

工作时间是指职工根据法律法规,在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它是衡量每个职工的劳动贡献和支付报酬的计算单位。工作时间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工作日,即法律规定的职工在一昼夜内的工作时间长度,以日为计算单位。

工作权和休息权的法定基础

根据我国《宪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并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因此,职工的工作权和休息权是法定的基本权利,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对职工的工作权和休息权进行了具体化。

三种工作时间制度

(1) 标准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制度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其中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每周至少休息1天。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缩短工时已成为全球的趋势。国际劳工组织在1919年的公约中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8小时,而在1935年的公约中将每周工作时间缩减至40小时。

(2) 综合工时制度

综合工时制度适用于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的部分职工。该制度以周、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职工平均周工作时间和平均月工作时间应与标准工时基本相同。综合工时制度主要适用于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运、渔业等行业中需要连续作业的职工,以及地质、石油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根据相关通知的要求,职工平均工作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天、40小时/周、166.64小时/月、500小时/季、2000小时/年。超出部分属于延长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支付加班费用。

(3) 不定时工时制度

不定时工时制度适用于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该制度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根据劳动部相关规定,无法以标准工作时间衡量工作的职工,如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等,以及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如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等,都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度。对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法律未设定统一的加班时数上限,并对加班工资的计算也没有具体规定。由于情况较为特殊,国家对企业实行综合工时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情形作出了明确限制,必须经当地人社部门审批。

延伸阅读
  1. 公证制度及其作用
  2. 过失犯罪与担任警察职务的关系
  3. 玩忽职守罪的特征是什么
  4. 侵权对象的不同
  5. 剥夺政治权利在缓刑中的适用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违约金的定义和性质
  2. 卖房违约的申请强制执行程序
  3. 定金担保合同
  4. 违约金分类及定义
  5. 抵押合同的定义是什么,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6. 代理合同债务人对债权人的破产申请有异议的处理方式有什么呢
  7. 人事代理合同到期没有续签怎么办?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公司生产规章制度范本
  2. 工程公司规章制度范本
  3. 广告公司规章制度范本
  4. 货运公司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