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仓储物进行入库验收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14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在仓储物保管人验收之后,如果出现仓储物的品种等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那么,对仓储物该如何进行入库验收,货物入库验收指的是什么。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问题。
仓储物入库验收的法律要求
一、验收项目
保管人和存货人应在合同中约定入库货物的验收项目。验收项目包括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外包装状况以及质量情况。根据仓储保管合同实施细则第四章的规定,货物验收的具体内容如下:
- 保管人的正常验收项目: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外包装状况,以及无需开箱拆捆直观可见可辨的质量情况。包装内的货物品名、规格、数量以外包装或货物上的标记为准;外包装或货物上无标记的,以供货方提供的验收资料为准。散装货物按国家有关规定或合同规定验收。
- 验收方法:全部验收和按比例验收。
- 验收期限:国内货物不超过十天,国外到货不超过三十天,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者除外。验收期限从货物和验收资料全部送达保管人之日起,至验收报告送出之日止。
二、保管人的责任
保管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验收项目、验收方法和验收期限进行验收。若保管人在验收时发现入库的仓储物与合同约定不符,包括品名、规格、数量、外包装状况等方面的不一致,保管人应及时通知存货人,并由存货人解释、修改合同或将不符合约定的货物退回。
如果保管人验收后发现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与约定不符,保管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品种、数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况,保管人的赔偿责任较为明确。而对于质量问题的赔偿责任,需注意以下两点: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94条的规定,如果合同对质量问题的赔偿责任未明确约定,仓储物的性质、包装不符合约定等导致灭失、损坏的情况,保管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 另外,如果法律或合同对质量问题的赔偿责任有明确规定,则保管人应按照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货物入库验收的定义和重要性
货物入库验收是指仓库在物品正式入库前,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手续,对到库物品进行数量和外观质量的检查,以验证其是否符合订货合同规定的一项工作。
入库验收的目的不仅在于防止企业遭受经济损失,还可以对供货单位和承运商进行监督,同时也为保管和使用提供指导。具体表现如下:
- 入库验收为物品的保管和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 验收记录是货主退货、换货和索赔的依据。
- 验收是避免物品积压、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
- 验收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