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26
损失事实的存在是指当事人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而实际遭受损失。损失必须是实际发生且可以确定的,不能只是当事人主观臆断和设想的。当一方主张损失赔偿时,必须证明损失事实的实际存在。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所导致的损失包括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所受的损失和合同履行中当事人所受的损失。
赔偿义务人具有过错是损失赔偿的重要要件。过错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例如违反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迫使对方订立合同等。在确定合同当事人的过错时,需要区分以下三种情况:
1)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况下,应适用过错相抵原则,根据双方过错程度确定赔偿责任。
2)单方有过错的情况下,有过错的一方除应承担违法后果外,还应对无过错一方承担责任。
3)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故意订立违法或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而给自己造成财产损失的,应由自己承担损失。
过错行为与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因果关系,即使一方具有过错,也不能赔偿另一方的损失。因果关系的判断对于确定赔偿范围也具有意义。如果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难以确定责任,可以根据双方过错行为在造成损失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来确定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合同成立后尚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前,基于当事人的意思或法律的直接规定,对合同关系内容进行的变更。
合同的变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或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变更。
2)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变更合同。
3)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对合同内容进行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