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18
提存制度是指债务人因无法向债权人交付合同标的物而将其交给提存机关,从而消灭债务的制度。
标的物提存后,债务消灭,债权人取得提存物的所有权,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然而,提存仅是消灭债务的措施。在双务合同中,只有合同当事人双方均履行了各自的义务,合同才能终止。
有时债务人将标的物提存并按照合同履行了债务,但债权人并未履行对待给付的义务。为了保证债权的实现并避免先行履行的风险,债务人可以附条件地交付提存物,即只有在债权人履行了对债务人的对待债务,或者提供了相应的担保后,才能领取提存物。若不符合所附条件,提存部门应拒绝债权人领取提存物。
例如,甲乙二公司订立了购买电视机的合同,甲公司负有交付电视机的义务,乙公司负有支付价款的义务。债务履行期届满,乙公司迟延受领且未支付货款,甲公司依法将标的物提存。为保证收回货款,甲公司在提存时声明,只有乙公司支付了电视机价款或提供了付款担保后,方可允许乙公司领取电视机。如果在乙公司未支付价款或提供担保的情况下,提存部门将提存物交付给乙公司,而乙公司又无法支付甲公司的价款,提存部门将承担赔偿责任。
提存人在提存时应明确告知提存受领人所承担的对待给付义务的内容,以及对提供的担保的要求,例如人的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提存部门在交付提存物前进行审查,并确定提存部门的责任。
尽管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长期不行使该权利不仅使权利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也会增加提存部门的负担,同时也不符合物质有效利用的原则。因此,本条规定了领取提存物的时效期间,即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该时效期间是除斥期间,即权利因时间的经过而不复存在。提存物自提存之日起经过5年,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债权人不能再对提存物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