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是否应以有效成立的合同为标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法律知识

合同解除是否应以有效成立的合同为标的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16

 
54770

中国合同法对解除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合同法设立解除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为主客观情况的变化导致合同履行变得不必要或不可能的矛盾。如果继续让合同产生法律效力并约束当事人双方,不仅对其中一方甚至双方都无益,有时还会妨碍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只有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或者赋予法院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权力,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与条件

一旦合同有效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并适当履行,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这是中国法律规定的重要原则。然而,当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合同履行变得不必要或不可能时,合同继续存在已失去积极意义,将产生不适当的结果,因此才允许解除合同。这不仅是解除制度存在的依据,也表明合同解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将构成违约,不会发生解除的法律效果,而产生违约责任。中国法律对合同解除的条件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明确了合同解除的允许与限制。

一般法定解除条件与特别法定解除条件

《合同法》第94条规定了适用于一切合同的解除条件,被学者称为一般法定解除条件。而第148条和第219条规定了仅适用于特别合同(如买卖、租赁等合同)的解除条件,被学者称为特别的法定解除条件。合同法在解除条件的规定上更加科学,例如承认违约导致合同不能履行为一般的法定解除条件,全面承认约定解除等。

解除行为的主体和类型

解除条件只是合同解除的前提,由于中国法律未采取当然解除主义,因此当解除条件具备时,并不意味着合同必然解除,若要使其解除,通常还需要有解除行为。解除行为是当事人的行为,当事人是解除行为的主体。

虽然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有时对合同解除起重要作用,但该行政命令并非解除行为,仅有行政命令不能产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只有当事人接受行政命令时,解除才会生效。这也正说明解除行为是当事人的行为。然而,在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时的解除是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裁决的,无需解除行为。

解除行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一种是解除权人一方发出解除的意思表示。

合同解除的效果及溯及力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关系消灭,但是合同关系的消灭是溯及既往还是仅向将来发生,各国立法不尽相同。一类立法是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即溯及合同成立时消灭,产生与合同从未订立相同的后果,承认合同解除具有溯及力;另一类立法是使合同关系自解除时消灭,解除之前的债权债务关系仍然存在,不承认解除具有溯及力。

延伸阅读
  1. 租房转租是否需要房东同意
  2.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
  3. 中标人未交履约保证金是否能解除合同
  4. 合同法中的定金规定
  5. 解除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有效吗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合同解除的条件
  2.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
  3. 一、解除租赁合同的通知期限
  4. 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5. 解除合同后当事人的救济措施
  6. 履行期限届满合同的解除问题
  7. 超过20年无人认领?提存标的的最佳处理方法?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