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0 更新时间:2023-12-23
承诺的非实质性变更是指虽然在表面上发生了变更,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要约的内容,即没有引入新的权利义务或增加要约人的负担。
非实质性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法定义务是指当事人在没有明确排除的情况下必须承担的义务。在承诺中提及或强调要约人的法定义务,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要约的内容,也没有增加要约人的义务。这些法定义务本来就是要约人必须遵守的。例如,受要约人在承诺中加入了如下一句话:“贵方出售的标的物必须没有设定抵押。”这种变更属于非实质性变更,因为如果出售的是抵押物,出售人应该告知买受人,如果未告知,出售人需要担保该物件没有设定抵押(权利瑕疵担保义务)。这种担保是出售人的法定义务。
受要约人在要约中强调要约人的法定义务,并没有增加要约人的额外负担。尽管如此,要约人也可以表示反对,要约人需要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自己将要出售的标的物已经设立了抵押。如果要约人未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对这种非实质性变更的承诺就不构成有效的承诺。
说明性条款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确,但不会改变要约人创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更不会增加要约人的负担,因此属于非实质性变更。要约人对这种说明性条款不能认同,也必须及时表示反对,否则承诺将产生预期的效力。
这种修改仍然在要约人设计的权利义务关系范围内,因此也属于非实质性变更。如果要约人认为这种修改违反了自己的意图,仍可以及时表示反对,阻止这种承诺生效。如果受要约人确实是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了修改,要约人的反对将被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