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6-01
结婚和离婚是人们熟悉的概念,但婚姻存续期间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且专业的词汇。婚姻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人生过程,它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婚姻存续期间涉及的法律问题围绕在我们身边,因此,理解婚姻存续期间及其相关的法律问题是必要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婚姻关系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开始,直到办理离婚证明或法院作出离婚判决生效,或者一方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结束。在离婚诉讼法院判决离婚后,一方不服并上诉的情况下,仍然属于婚姻存续期间。
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之前,如果男女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且已经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那么从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之日起或者从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之日起到婚姻关系解除(或一方死亡)之时,也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四条规定,如果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那么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开始计算。在这种情况下,补办结婚登记之前的一定时间也应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具体而言:
(1)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除非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况)、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所有。
(2) 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可以约定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归各自所有、部分归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适用法律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夫或妻一方对外负有债务,而夫妻约定归各自所有的财产,第三方知道该约定的情况下,债务可以由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清偿。
此外,夫妻之间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当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要求支付扶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