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隐瞒精神病,法院是否会判离婚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15
案情简介
陈某(男)是四川省彭州市的居民,由于父亲早逝,母亲独自辛苦地将他抚养成人。陈某在15岁时中学毕业后,由于经济拮据,无法继续读高中,只能选择外出打工。经过十多年的打工生活,陈某一直没有节制地花钱,没有存款。转眼间他已经30岁了,相亲过程中遇到了20多个姑娘,但大部分姑娘都要求有房,而陈某一直在外地打工,家里没有房屋,也没有在城市购置房产,因此娶媳妇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2012年5月,陈某通过村里的刘媒婆认识了比他小6岁的林某(女)。两个月后,两人登记结婚。婚后的一个月,陈某发现妻子经常自言自语,有时候说话前后不一致。陈某随后带林某去市医院进行检查,才发现林某患有轻度精神分裂症。在陈某的多次追问下,林某的家人透露,林某早在2011年就被诊断出患有轻度精神分裂症,曾经三次住院治疗,病情虽然有所缓解但并未完全治愈。陈某考虑到婚姻的不易,也希望通过治疗使林某康复。然而,治疗过程并不顺利,林某的情绪仍然经常失控,最终陈某决定离婚。因此,他咨询了离婚律师的意见。
以案说法
律师解析: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将强制婚前体检改为自愿婚前体检,为婚姻当事人赋予更多的自由和权利。根据资料显示,婚前体检项目中包括了遗传性疾病、严重的先天缺陷、传染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等几种常见疾病。如果存在这些问题,结婚后的生育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取消强制婚前体检,将是否参加婚前体检的权利交给当事人,这体现了法律对公民基本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尽管不再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婚前体检不重要。”陈律师表示,婚前体检是免费的,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新人不愿接受检查,这也给婚后带来了一些隐患。根据相关规定,患有艾滋病、淋病、麻风病等传染病,严重遗传性疾病,重症精神病和重度智力低下者被禁止或限制结婚。虽然有些疾病不会影响结婚,但可能会传染给下一代,因此需要提前诊断和干预,以有效地阻断母婴传播。因此,婚前体检是必要的。坦诚是婚姻幸福的基础,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如果一方在婚前隐瞒了自己的精神病史,婚后经过治疗仍未康复,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选择结婚,或者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一方患上精神病并经过长时间治疗仍未康复,这被视为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如果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过调解无效,法院可以根据法律判决准予离婚。在本案中,林某在婚前隐瞒了自己的精神病史,并与陈某结婚,婚后治疗效果不理想。如果陈某提起诉讼,法院有可能判决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