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3-09
在确定重婚罪赔偿额的份额或比例时,应以夫妻共有财产总额为参考系数,并根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的原则,以确保赔偿的恰当性与公平性。
如果夫妻共有财产(如金钱等)不足以赔偿无过错方的损失,或者无法通过折价或抵偿方式赔偿对方的损失(如房屋等),人民法院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解释》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在夫妻共有财产分割时,应优先考虑和照顾物质损害赔偿额,并根据无过错方所受的损害程度、过错方的主观过错责任大小及其经济负担能力等因素来确定其在夫妻共有财产中的份额或比例。同时,也应考虑过错方今后的生存需要,给予一定的共有财产。
以夫妻共有财产总额作为损害赔偿系数,并优先确定物质损害赔偿额,既符合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又符合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并便于法院的执行和无过错方权利的实现。这样可以使过错方和无过错方都能够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功能与作用,从而对各个婚姻家庭产生制约和规范性影响。当然,如果过错方给无过错方造成的损害巨大,其所分得的共有财产无法再赔偿其损失,也可以另行确定赔偿额。
重婚是指已结婚男女又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它对原有的合法婚姻关系构成了一种公开化的夫妻形式的叠加。重婚行为既是对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挑战与否定,也是对自身已有婚姻的挑战与否定。
因此,当无过错方因重婚者的重婚行为提起离婚损害赔偿时,法院依法对其进行救助与支持是必然的,这也是维护弱者合法权益的要求。然而,重婚行为也存在着复杂的情形。
因重婚行为提起离婚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完全在于过错方,因此无论在物质损害赔偿还是精神损害赔偿方面,都应当给予无过错方充分的救济与支持。然而,如何确定合理的损害赔偿额,以符合错责一致的原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重婚行为的民事赔偿实际上就是离婚损害赔偿责任。它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才能提出,通常表现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少分或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