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公证流程及法律依据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3-04
婚姻状况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其未婚、结婚、离婚状况法律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那么婚姻公证流程及法律依据是什么?下文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申请公证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十七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办理公证时,应当填写公证申请表。
提交材料
申请办理公证所需的材料
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办理公证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 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法人的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及其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 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代理人须提交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法定代理人或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 申请公证的文书;
- 申请公证的事项的证明材料,涉及财产关系的须提交有关财产权利证明;
- 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受理公证申请
公证机构对公证申请的受理
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二十二条规定,公证机构在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向当事人收取公证费。在公证办结后,若核定的公证费与预收数额不一致,应当办理退还或补收手续。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指派承办公证员,并通知当事人。若当事人要求公证员回避,并经查属于《公证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应当回避情形的,公证机构应当改派其他公证员承办。
审查公证申请
公证机构对公证申请的审查
公证机构在受理公证申请后,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对相关事项进行审查。
出具公证书
公证机构对公证申请的审查并出具公证书
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三十五条规定,公证机构经审查后认为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本规则及有关办证规则的规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若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需要核实有关情况而需额外时间,该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且公证机构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
不予办理及终止公证
公证机构对不予办理及终止公证的情形
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四十八条规定,公证机构应当不予办理公证的情形包括:
-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代理申请办理公证的;
- 当事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的;
- 申请公证事项属于专业技术鉴定、评估事项的;
- 当事人之间对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
- 当事人虚构、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
- 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又无法补充,或拒绝补充证明材料的;
- 申请公证事项不真实、不合法的;
- 申请公证的事项违背社会公德的;
- 当事人拒绝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的。
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五十条规定,公证机构应当终止公证的情形包括:
- 因当事人的原因致使该公证事项在六个月内不能办结的;
- 公证书出具前当事人撤回公证申请的;
- 因申请公证的自然人死亡、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不能继续办理公证或继续办理公证已无意义的;
- 当事人阻挠、妨碍公证机构及承办公证员按规定的程序、期限办理公证的;
- 其他应当终止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