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3-01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份额的划分遵循以下原则:
同一水平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应当均等地分得继承份额。
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
对于尽了被继承人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对于有抚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但未尽扶养义务的情况下,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当然,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分。
对于继承人以外的依赖被继承人扶养且缺乏劳动能力或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但不列入继承顺序。
根据《继承法》第10条的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如下:
配偶、子女、父母。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情况下,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根据继承法的定义: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继承人只能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处于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享有平等的继承权,他们同时继承时,不分先后。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继承有约定,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当均等。
在继承遗产时,需要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的金额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无清偿义务,除非自愿清偿。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