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15
(一) 寻求帮助与调解
受害人应及时向居(村)委会、妇联组织、工作单位等寻求帮助或调解,或直接向公安机关报警。在日后的诉讼过程中,可以要求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特别是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和告诫书。根据《反家暴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求助。相关单位在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求助后,应给予帮助和处理。(二) 保留医疗证明与票据
如果在家庭暴力中受伤,受害人应及时就医,并保留好诊断证明、病例本、医疗费票据等。此外,还应在受伤当时进行拍照,保存照片。对于伤情严重的情况,报警后,公安机关可委托进行伤情鉴定。根据法律条款,对于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情况,公安机关可对加害人进行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三) 保留视听资料
如果家庭或周围环境具备条件,受害人可以进行录音、摄像等方式,并保留原始的视听资料。还可以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四) 向政府机关申请庇护
如果施暴者经过教育后仍不悔改,继续加重暴力行为,受害人可以向政府机关申请庇护。根据《反家暴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而遭受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无人照料等危险情况,公安机关应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福利机构。根据第十八条的规定,县级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