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3-01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方在婚前所拥有的财产。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而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遗嘱或赠与合同明确归属于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其他应当归属于一方的财产。
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可以是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九条规定,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会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财产的归属原则是根据当事人的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则按照法定规定执行。
婚前房产的确认有两个关键的时间点:
夫妻双方自领取《结婚证》之日起,可视为婚前到婚后的时间点,其他诸如订婚、举行婚礼等时间点在法律上没有意义。
购房时间点是指何时开始视为成功购买房产。
对于第一个时间点,答案很简单,即自领取《结婚证》之日起。
对于第二个时间点,较为困扰。在购房过程中,哪个才是真正的购房时间点?例如,在婚前签订了购房合同并支付了首期款,婚后才进行按揭贷款并办理了房产证,那么哪个才是购房时间点?有人认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房产属于不动产,购房人真正获得房屋所有权的时间点是办理完房屋过户手续并取得房产证之日。因此,认为获得房屋产权证书的那天即为购房时间点。还有人认为,判断关键是看房价款是婚前个人财产支付还是婚后共同财产支付。然而,这些观点在理解“购买”概念时过于狭隘,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有失偏颇。考虑到购房的目的性以及整个购房过程的关联性,应以签订购房合同的时间为购房时间点,因为签订合同是最能反映购房行为性质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