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为建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确认企业法人资格,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取缔非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条例。
登记主管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各级登记主管机关在上级登记主管机关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的单位应当具备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符合国家规定并与其生产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和从业人员、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的条件。
企业法人登记注册的主要事项包括企业法人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经济性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金、从业人数、经营期限、分支机构。
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的单位应当在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批准后三十日内,向登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需要提交一系列文件、证件。
企业法人改变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经济性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金、经营期限,以及增设或者撤销分支机构,应当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企业法人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企业开业、变更名称、注销等情况由登记主管机关发布企业法人登记公告。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实行年度检验制度,登记主管机关对企业法人登记的主要事项进行审查。企业法人领取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企业法人凭证,除登记主管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可以扣缴或者吊销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扣押、毁坏。
事业单位、科技性的社会团体和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申请登记并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才能从事经营活动。
登记主管机关对企业法人进行监督管理,包括监督企业法人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按照登记注册事项和章程、合同从事经营活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制止和查处企业法人的违法经营活动。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新建企业,应当按照专项规定办理筹建登记。本条例自1988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