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2
根据行政解释,对于“违法所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97年的答复中指出,在对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时,行政机关应当计算行为人的非法所得,而不应扣除生产加工成本。农业部在1999年的解释中指出,在种子和农药的生产、经营中,违法所得是指违反相关法规的规定,从事相应活动所获得的销售收入。此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89年和1994年的通知中也强调了对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
从司法解释的角度出发,对于“违法所得”的解释也存在差异。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93年的立案标准中将“违法所得数额”解释为销售收入。最高人民法院在1995年和1998年的解释中明确指出,“违法所得数额”是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所获利的数额。可以看出,较后出台的司法解释对“违法所得数额”的解释倾向于“获利数额”。
综上所述,根据行政和司法解释,对于“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实际全部收入作为违法所得,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扣除相关成本后所获得的利润为违法所得。